:::
:::
嚴絲合縫,薄如蛋殼──輪製「蛋殼陶高足杯」
嚴絲合縫,薄如蛋殼──輪製「蛋殼陶高足杯」
嚴絲合縫,薄如蛋殼──輪製「蛋殼陶高足杯」
嚴絲合縫,薄如蛋殼──輪製「蛋殼陶高足杯」
嚴絲合縫,薄如蛋殼──輪製「蛋殼陶高足杯」
嚴絲合縫,薄如蛋殼──輪製「蛋殼陶高足杯」
嚴絲合縫,薄如蛋殼──輪製「蛋殼陶高足杯」
嚴絲合縫,薄如蛋殼──輪製「蛋殼陶高足杯」
1  /  4

嚴絲合縫,薄如蛋殼──輪製「蛋殼陶高足杯」

嚴絲合縫,薄如蛋殼──輪製「蛋殼陶高足杯」(​文物館週記056)
 
史語所前輩考古學家吳金鼎(1901-1948)在山東龍山文化的考古報告《城子崖》中首先提出其陶器的製作方法中有「輪製」,他指出輪製陶器的特徵:「一,表面顯有平行之細文,並有時特製“陰陽輪文"以為裝飾。二,內部勻稱。三,底部有時帶螺旋文。四,邊緣等突出之處皆極齊整。五,就器之全形言,口,腹,底三部力趨正圓之形式」。

「輪製」是利用輪盤快速旋轉產生的離心力,直接拉坯成型的製陶技術,依轉速可分為慢輪和快輪。用快輪製作的陶器會留下螺旋紋拉坏指印,底部也會有偏心渦紋,也就是上述吳金鼎所提出的特徵一和特徵三。

   
左:蛋殼陶高足杯   右上:杯身(倒置)     右下:足部

研究古陶器製造的學者李文杰在《中國古代製陶工藝研究》一書說:「山東龍山文化的陶器絕大多數是輪製的,山東沿海地區輪製最發達。」他進一步稱譽「山東龍山文化的蛋殼陶高柄杯代表了輪製技術的最高水平。」據統計,山東龍山文化的兩城鎮類型,迄今已發現的蛋殼陶杯已達上百件之多。

文物館龍山文化區展出的「蛋殼陶高足杯」(圖左)出土於山東日照兩城鎮瓦屋村4號墓,全器通高19.8公分,就是使用輪製法製造的。這件器物分杯身與足部兩段製作(圖右上、右下):杯身的下段有十道弦紋;足部中空,有十二節竹節紋,其中十節有三角形之小孔。杯身底部與足部頂端的弧度吻合,可上下套合在一起,嚴絲合縫;且杯身厚度還不到0.1公分,薄如蛋殼。這麼精美的蛋殼陶,在以前做不出來,在龍山文化以後也沒有見過類似的器物。(DRM)

龍山文化區──蛋殼陶高足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