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:::
豐碑拓片區
豐碑拓片區
豐碑拓片區
豐碑拓片區
豐碑拓片區
豐碑拓片區
豐碑拓片區
豐碑拓片區
豐碑拓片區
豐碑拓片區
豐碑拓片區
豐碑拓片區
1  /  6

豐碑拓片區

本所藏金石拓片二萬八千餘目,共計約四萬幅,大部分是民國20年代前期所搜購,少數為捐贈。其中許多是不曾著錄或拓製較早、品質較佳的精品。展區按類別分為「青銅器全形拓」:選件多為傳拓精良、未見著錄,或有前賢學者之題記者;「漢代畫象」:包括漢代畫象石、畫象磚、墓室壁畫等的拓片;「佛教造像」:以北魏造像碑及石窟造像為主的拓片,表現當時佛教信仰的特色;「唐墓誌」:則顯示中國獨特的墓誌文化在唐時期的演變與轉折。
銅器全形拓-3
全形拓者拓器物之原形,傳世多以青銅器為主,此技法大約清代乾嘉(1736-1820)以後才出現,是照相技術發明以前比較能夠傳遞器物形象的一種技術。

全形拓運用紙張裱拓器物時,必須同時與繪畫、裱拓、剪紙等工藝配合,可以整紙裱拓,亦可分部傳拓,再剪裁拼湊。由於掌握全形拓的技術殊為不易,因此傳世作品極稀。

本所收藏的銅器全形拓,器物皆商(西元前十六至十一世紀中葉)周(西元前十一世紀中葉至七七一年)重器,精品甚夥。本區展品所挑選的,有的因為器物傳拓精良,有的取其器形之未見著錄,有的是銘文未見著錄,也有的是因為有前賢學者之題記。器物形制是器物斷代的重要根據,銘文即是一篇珍貴的文獻,屬於第一手資料,至於前賢的題記,往往對於器物的來歷與流傳,或銘文的釋讀,多有所說明,可以作為研究的參考。此外,精良的全形拓以及名家題記的書法,亦可供藝術鑑賞之用。

1.文物放大鏡 :
子子孫永寶用-談「頌壺」及青銅器全形拓
2.相關文集
a. 絕學外傳--以撲子作畫的全形拓技藝
b.傅斯年圖書館藏銅器全形拓


 
銅器全形拓-3
銅器全形拓-3
1  /  1
漢代畫象-3
漢代人(西元前206-西元220年)喜以雕刻或壁畫裝飾墓室和祠堂,包括畫象石、畫象磚、墓室壁畫等。刻畫的內容有鬼神、異獸、祥瑞、人物、建築、車馬、歷史故事以及田獵、農牧、娛樂等關於信仰和生活的描述,是了解漢代社會、信仰、建築和生活文化史的重要材料。

 本所收藏之漢代畫象拓片共約一千四百餘件,分別出自山東、河南、四川、江蘇等地。大部分為民國二十年代前期所蒐購,少數為捐贈品或本所人員調查時所拓製。

這批藏品世人知者不多,其中多有未曾著錄者,也有不少拓製較早或較佳的精品,對學術研究頗有助益。

1.通俗演講
a.風蕭蕭兮易水寒,壯士一去兮不復還
b.上天下地—由漢代畫象看漢代「車馬出行」的禮俗

2.相關文集
a.格套、榜題、文獻與畫象解釋:以一個失傳的「七女為父報仇」漢畫故事為例
b.本所藏漢代石刻畫象拓本的來歷與整理
漢代畫象-3
漢代畫象-3
1  /  1
唐墓誌-3
中國墓誌自西元二世紀開始發展,到七至十世紀已發展成熟。從比較世界史的眼光看,墓誌的特性有二:一是作為隨葬物,屬於私密性的文件,這可能與某種宗教信仰有關;其次是綜括墓主一生的傳記,呈現其現實性,通常在數百字到數千字之間,包含若干主題。
 
唐(618-907)誌演變,有兩項重要轉折,第一、文體表達上,約在八、九世紀之交,從駢體文轉向散文,可見韓愈發起的文學革命滲透到一般人的生活領域。第二、誌文作者通常不出喪家親友範圍,但有些喪家轉請社會名流(特別是文學家)代筆,因此潛在讀者群乃擴大到一般社會大眾。
 

通俗演講
a.墓誌史料與日常生活
 
唐墓誌-3
唐墓誌-3
1  /  1
​佛教造像-3
中古時期佛教是中國文化的主要動力,造像活動吸引僧俗貴賤共同投入,故造像內容多樣化。本所收藏的佛教造像拓片極為豐富,本館以北魏(386-533)造像碑及石窟造像為主的拓片來表現當時佛教信仰的特色。
 

通俗演講
六世紀河北的「慈濟功德會」-從史語所藏義邑造像碑說起
​佛教造像-3
​佛教造像-3
1  /  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