:::
:::
縈青繚白banner
小瓷器組
碗與三足環盤
門吏俑
長頸瓶
雙耳罐
縈青繚白banner
小瓷器組
碗與三足環盤
門吏俑
長頸瓶
雙耳罐
1  /  6

縈青繚白──安陽隋唐墓瓷器特展

縈青繚白──安陽隋唐墓瓷器特展
展期:2016年10月29日至2018年05月30日
展區:二樓特展區(207室)

歷史語言研究所於一九二八至一九三七年間,在河南安陽殷墟進行了十五次考古工作,發掘隋唐墓172座。這些墓葬分布排列有序、數量眾多且年代集中,出土遺物達兩千多件,有陶器、瓷器、陶俑、鐵器、銅錢、墓誌,是研究隋唐墓葬很好的材料。

北朝進入隋代後,北方地區在鉛釉陶的傳統及南方青瓷燒造技術上,開啟白色陶瓷器燒造的新頁。各窯口燒製鉛釉陶及青釉、醬釉瓷器的同時,因北方胎土色淺,釉層薄而透明,加上化妝土的使用,製作出接近白色的低溫鉛釉器與高溫釉瓷器,如河北邢窯、磁州窯系;河南鞏義白河窯、安陽相州窯、靈芝窯等。目前學界對白瓷始燒時間點與窯址尚有不同的見解,但最遲在隋代已成功燒製高溫白瓷,形成唐代以後瓷器生產「南青北白」的局面。

在嘗試燒製白瓷的過程中,各窯口因為胎土、釉藥及燒製技術的不同,呈現出不同的面貌。隋代晚期西安附近貴族墓出土的白瓷,已臻胎土潔白、薄可透光的境地,同時期的安陽相州窯製品,胎灰白色或夾雜黑、褐色雜質,釉色白中閃青或呈乳濁白。本次展件中的白瓷器,可以看見陶工在製造技術不純熟階段所作的嘗試,也見證了早期白瓷燒造的過程。

安陽小屯隋唐墓地的墓葬規模雖小,但出土陶瓷器數量非常多,與其他地區的隋墓明顯不同,可能與鄰近安陽相州窯有關。除了數量多,品項也很多元,包含罐、杯、碗、盤、甕、盤口壺、小瓶、香爐、硯、燭臺、屋宇模型、鎮墓俑等。本次展品多出土於YM243號墓,部分瓷器細緻精美,在白瓷始燒階段,堪為少見的珍品。
​安陽小屯YM243號隋墓
​安陽小屯YM243號隋墓,是一座釘形斜坡墓道土洞室墓,夫妻合葬於土棺床上。隨葬品有鎮墓獸2件、鎮墓武士2件、墓門瓷人2件、儀仗人俑14件、駱駝1、牛車1、瓷器26件、陶製廚房明器及家禽家畜等。其瓷人俑和部分瓷器,與安陽置度村M8隋墓、橋村隋墓以及開皇十五年(595 A.D.)張盛墓接近,年代應該相近或略晚。雖然沒有墓誌及磚砌墓室,但墓葬形制、規模及出土器物組合與官階為從三品的張盛墓相當,推測墓主的經濟與社會地位高,可能是富有的庶民或高級官吏的後裔。
 
​安陽小屯YM243號隋墓
​安陽小屯YM243號隋墓
1  /  1